欢迎访问打假观察网!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有部分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不合理的搜索降权、下架商品、限制经营、屏蔽店铺、提高服务收费等手段,迫使平台内商家做出“二选一”选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委托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开展了互联网平台“二选一”问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舆情分析和案例分析三种方式。其中,通过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网、“北京消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共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597份。八成多(84.56%)受访者认为平台“二选一”行为非常普遍或比较普遍,近八成(79.90%)受访者认为平台“二选一”行为会损害消费者权益,超六成(61.89%)受访者认为平台“二选一”行为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2020年11月1日零时-2021年10月31日24时,共监测到有关平台“二选一”方面的舆情信息2758087条。其中,正面消息696592条,占比25.26%;负面消息1163648条,占比42.19%;中性信息897847条,占比32.55%。正面和中性舆情信息主要涉及国家出台有关平台“二选一”方面的政策、文件和规章等,负面舆情信息主要涉及平台“二选一”方面的投诉举报、查处案例和社会影响等。
本次调查梳理汇总了近年来的14个平台“二选一”案例(事例)。其中涉及美团平台的“二选一”案例最多,有5个相关案例;其次是阿里巴巴和腾讯平台,各有2个相关案例;此外,唯品会、拼多多、饿了么、抖音、快手、360、食派士、贝壳等平台也均有相关案例。这说明,“二选一”问题已经不只是具体提供某一类产品或服务的平台特有现象,而是几乎覆盖到几乎所有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类平台。
二、调查结果
根据本次平台“二选一”问卷调查、舆情监测情况和案例梳理情况,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汇总出以下调查结果:
原文链接:http://www.bj315.org/xfdc/202112/t20211229_3152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热门点击